简单、成熟、理性 网络购物节出现新变化-新华网
新华网 > 新闻 > 正文
2024 06/20 15:19:34
来源:新华网

简单、成熟、理性 网络购物节出现新变化

字体:

  与前几年的线上线下全面火爆相比,近年来各个网络购物节的“闹腾劲儿”看似在慢慢消退。

  在消费者日益理性和网络购物日常化的今天,这些购物节虽然“安静”了不少,但从今年“618”各平台公布的成交情况来看,成绩依然喜人;看整体,我国网络消费规模仍稳步增长,消费潜力仍持续释放。

  购物节热度降低,网购整体持续增长

  一位在广东从事电商十几年的商家表示:“现在每天都在促销,每天都有活动,每天都有低价。曾经一年有一、两次大促就会很期待,现在优惠几乎天天都有。”在北京市丰台区某快递站点,一位快递小哥也告诉记者:“现在‘618’没有往年那么忙了,这两天的送货量跟平时差不太多。”

  网络购物节逐渐“安静”,这不光是人们的感性认识。

  从近年的网络搜索数据中也能看到,在经历了几年的热度高峰后,大家对网络购物节的关注度在逐步降低。

  网络购物节最早出现于2007年,其热度逐年递进。在热度高峰的几年中,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:如2015年是网购移动化浪潮,2016、2017年是海外商品浪潮,2018年开始又有了直播这一新的流量利器。那几年,商品成交总额(GMV)是最热门的话题。

  但,“安静”不等于“寂静”。

  在网络购物节热度渐低的同时,中国的网络购物规模在实打实地持续攀升。连续数年的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,众多经济数据中“全国网上零售额”的规模可以用“稳步增长”四个字总结。

  不仅如此,在物流方面,我国的快递收发量从也从2013年的一年不足百亿件,到现在月均不止百亿件;在电子支付方面,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过95%,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%,居全球第一。

  其实,“闹腾”未必就是“红火”,“安静”也从不意味着“寂静”。

  促销手段从复杂到简单

  “狂欢”是网络购物节热度高峰那几年中最常提到的概念。优惠集中释放,订单爆炸增长,流量铺天盖地……理想情况下,本应是买、卖、平台三方共享的“盛宴”。

  然而,随着网络购物节的演变,尤其是促销方式的复杂化,“狂欢”二字就得拆开看了:“欢”属于平台或商家;“狂”就是消费者的抓狂了。

  前两年,电商平台推出拉人组队、转发助力分红包的活动。有消费者表示,“辛辛苦苦半个月只有10多块购物红包,想想就心酸。”

  一度,电商平台将优惠方式设计得愈发复杂,也是饱受消费者诟病。

  从去年开始,各电商平台采用直降、现货等促销手段:天猫取消了沿用数年的预售制,升级仅退款、包邮等服务;京东推出“更便宜”购物体验,在促销价基础上推出“超级惊喜红包”;拼多多上线“自动跟价”系统,将低价进行到底……

  “挺好的,我觉得任何促销方式都不如直接降价来得实在。”一位在“618”大促期间选购商品的消费者对记者说。

  “直给”策略带来的效果显著。综合今年“618”网络购物节各电商平台发布的销售情况来看,成交额、订单量均有增长,直播带货的增长更为突出。

  6月18日,行人从杭州一家商场外的“618”活动宣传语附近走过。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

 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表示,通过取消预售制等措施,电商平台的用户体验有望改善,购物效率也有望得到加强。叠加“官方直降”等优惠形式,用户在集中时间段密集采购的必要性降低,购物流程与链路得到简化,同时也减少了平台成交额中的“水分”,使得网购消费更加理性。

  每天都可以是购物节

  “手机下单,过几天收货”,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,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镇农村,都是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环。网络购物节逐渐“安静”,这种转变是电子商务发展更加成熟理性的结果。

  6月18日,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星网电子商务创业园一家快递企业,工作人员忙着分拣、扫描出库等工作。新华社发(谭云俸摄)

 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1-5月份,我国网络消费占比稳步提升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.5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.7%。

  “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,这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现,也是经济内生动能持续恢复、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的结果。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6月17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在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的作用下,消费市场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在逐渐提升,县域的商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,多样化、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得以有效释放。

  以前,消费者苦等一、两个购物节,商家也铆足劲备战这一、两个大时点。现在,大大小小的优惠促销贯穿全年,直播卖货成为日常标配,对购物节的热情被均分到每一天,“安静”也就成自然。(文/高畅 图表制作/邓豪俣、赵德馨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左栀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