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长沙找到我的理想生活-新华网
新华网 > 新闻 > 正文
2024 08/19 16:31:24
来源:长沙晚报

在长沙找到我的理想生活

字体:

  杜富能正在茶馆内泡茶。 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实习生 何姿慧摄影报道

  杜富能正在茶馆内泡茶。 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实习生 何姿慧摄影报道

 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实习生 何姿慧  

  8月14日,午后一场阵雨,仿佛给长沙灼热的空气退了烧。

  坐在落地玻璃窗前,杜富能给客人端来泡好的茶及点心,在客人邀约下,随意坐下和其聊起了天。窗外,麻石古街上,过往游客正在三三两两选景拍照。

  为梦想努力一次

  杜富能今年28岁,贵州省天柱县人,苗族。如今他是长沙市芙蓉区白果园街区葉时茶馆主理人。2019年大学毕业后,在经历过2年的考编努力后,他坚定选择了一条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路——自主创业。

  “毕业后,父母很希望我回到贵州去考编,做一名公务员或者教师,回到他们身边。”杜富能说,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后,他也曾加入考编的大军。

  可在他心中,有一个梦想一直没有泯灭,那就是爱自己所爱,留在长沙做一名非遗文化的传承人。

  杜富能4岁随祖母学习剪纸,后师承著名剪纸艺术家、中国剪纸家学会理事龙潜珍先生,初中时就在湖南省靖州一中举办了个人剪纸作品展。大二期间,他自主创业,成立富能民艺工坊,在长沙打造一支高校青年非遗队伍,其剪纸作品两度被作为礼品出访英国班戈大学,让非遗文化走向了世界。

  “父母再次催我回贵州考公,我斩钉截铁拒绝了。”杜富能说,他知道,做文创和非遗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,但不管前方有多苦,他都想为梦想努力一次。

  读书期间,杜富能因为跟随湖南大学及本校的老师参与过长沙老街改造项目,感受到了长沙浓浓的烟火气与市井文化。2022年,他来到白果园街区,几番寻找,终于在苏家巷盘下了一个80多平方米的小店。

  老街里主理非遗茶馆

  穿过人声鼎沸的五一广场和步行街,很快就到了白果园。这时,你抬头望见的是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。面朝陈列馆,沿着左边的麻石老街,步行三五十来米,你就看到了古色古香的葉时茶馆。

  “我更希望看到的不是非遗被束之高阁,而是融入人的生活,让艺术回归生活是我一个很大的愿景。”杜富能说,经过仔细思考,他觉得茶是个最好的媒介。于是,苗族非遗茶馆——葉时茶馆应运而生。

  走进葉时茶馆,我们也就走进了主理人杜富能自己设计施工经营的精神世界。茶馆面积不大,非遗元素贯穿整个空间,墙上的苗族服饰、花色精美的苗绣制品,特色的苗族剪纸、小而巧的实木桌、树皮纸做的灯……这些鲜活的元素组成了白果园中的活态非遗场域。

  “长两米三的条凳是从贵州老家扛来,已有200年历史,所有的木构装饰全都是从贵州老吊脚楼中拆选过来的,每一件老家具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温度。”杜富能告诉记者,店门口采用苗族传统的门不对口的建筑风格设计,外人戏称“歪门邪道”,而他们苗族人称之为“财门义路”。入户的楼梯一级比一级高,表示进门“步步高”,出门时楼梯一级比一级宽,则表示出门“路路宽”,店内墙纸是用苗族非遗手工构皮子糊的,灯具和其他装饰也都是主理人手工制作。葉时茶馆不定期开展非遗活动,被游客们亲切称呼为“小型的民俗博物馆”。

  月亮与六便士

  杜富能说,在经历过重重困难后,现在葉时茶馆已开始了良性运转。

  “2022年茶馆装修,当时很困难,很多工作都得自己动手,装修一拖就是6个月,浪费了不少租金。”杜富能介绍,2023年春节试营业,同年3月8日正式营业,游客开始陆陆续续多了起来。

  “茶馆转让费、房租、装修、设备及原材料等先后投入了近60万元,大学期间赚的,家里支持的基本上都投进去了。”杜富能坦言,目前经营上仍有不少压力,但幸好目前还清了欠款,茶馆也已基本上运转稳定了。

  毕业后,杜富能的同学有的考了研考了博,有的进了家居设计公司等,有的考了公,也有的在继续寻找方向。“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,只要是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努力,都很OK。”杜富能说,他很满意现在的自己,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。

  “每天都有茶客进来,享受静谧的时光,欣赏店内的非遗文化。我们也把少数民族风俗带了进来,在白果园织布、剪纸、刺绣、祭桥,与原居民毫无障碍地交流交往,这过程,是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,也是活态非遗文化的不胫而走。”杜富能说。

 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左栀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