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
秧苗在拔节生长,田野里孕育着新希望。
这个春天,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,走进田间地头,进入农户家中,唤起了更多新农人的种粮热情。
近年来,湖南强化政策支持、示范创建,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加大良种、良机、良法推广力度,培育出一批经营规模适度、管理水平高、发展效益好、服务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春耕正当时,新农人意气风发奔向湖湘沃野,用现代化技术、产业化思维,大展身手,主动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重任。
“90后”带头大哥,又带了2个兄弟返乡种田
3月22日,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的哲浩农机智能育秧工厂里,秧苗已经渐渐显绿,生机盎然。
“把温度设置在25摄氏度左右,超过30摄氏度手机会接到报警。你还可以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,浇水、打开风机和水帘……”大棚内,哲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“90后”种粮大户姚鹏飞耐心教导“00后”姚政言用手机操控育秧大棚。
姚政言满脸好奇,按照示范操作,点一下手机,风机就开了;再点一下喷灌按钮,喷灌头便自动喷水。“没想到现在种田这么有意思!”小伙子笑道。
“今年又带了2个兄弟返乡种田!”姚鹏飞高兴地告诉记者,周边村镇的年轻人姚政言和沈彬原本在外打工,看到种粮效益越来越好,今年都加入他的合作社。沈彬说,固定工资有6万元,年底还有分红,待遇不比打工差。
“跟着国家政策走,种粮也能赚到钱。”2012年,姚鹏飞放弃年薪十几万元的销售工作,回家种田。他创办合作社,采用全程机械化方式生产,打通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,每年靠种田收入达到50万元。见此情景,姚鹏飞的朋友、同学也纷纷加入,6名年轻人成为合作社的主力。
“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,和农民站在一起,这一幕触动了我。我们年轻人要扛起种粮的重任。”今年,姚鹏飞准备再扩种300亩双季稻,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达1700亩。眼下,新购买的2台旋耕机、7台插秧机已试机完毕,准备在春耕中大展身手。
“85后”学霸,如今是“农机女王”
春耕时期,麻阳苗族自治县尧市镇的“农机女王”路小兰十分忙碌。
在尧市镇,提起“路小兰”这个名字,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。在大家眼中,她不仅是种粮大户,更是大家的致富带头人。
而在2012年,路小兰和丈夫返乡种田时,乡亲们觉得她有些“傻气”:学霸、名校毕业生,放着企业高管不做,要回家种田。
“85后”路小兰却有自己的看法: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,惠农政策越来越好,农业一定是朝阳产业。
麻阳苗族自治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带,机械化是短板。路小兰从提高机械化率入手,研究政策、购入农机、学习技术,成立清清农业种养合作社和清清农机专业合作社,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。
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靠科技吃饭”,节本增效明显。20多位大学毕业生加入路小兰的合作社,把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多亩。2021年,路小兰被评为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”。
“总书记在湖南考察,看望了两位和我年纪相仿的新农人,让我更加坚定了努力的方向。”她说,当农民有地位,做农业有前途。今年,合作社将为周边3个乡镇的3万亩优质稻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,稻谷由合作社订单收购,预计带动近千户农户增收。